Open top menu
大稻埕屹立百年風華再創新意

大稻埕屹立百年風華再創新意

創立於1934年的波麗路,是大稻埕近代繁華的縮影,也是台灣西餐史上無可取代的開端。餐廳名為「波麗路」,並非隨意命名,而是源自法國作曲家莫里斯・拉威爾於1928年創作的經典樂章《Boléro》。這首樂曲旋律單一卻節奏強烈,以樂器編制層層堆疊出情緒的高潮,正如一道表面看似簡約、內裡卻蘊藏豐富層次的佳餚。

創辦人廖水來先生鍾愛此曲,那份從緩慢起步、逐步推進至全場沸騰的音樂張力,恰好呼應了他對料理的理解與追求:不急不徐,層層鋪陳,最終讓味蕾在高潮處得到滿足。也正因如此,他將餐廳命名為「波麗路」,不只是致敬一首音樂名作,更是為餐飲定下節奏——一場味覺與感官的序曲,一段用餐過程的起承轉合。

作為台灣第一家正統西餐廳,波麗路不只是品味的象徵,更是時代的見證。當年仕紳名流、政商要人,無不以能在此宴客為榮。生日、週年、升遷、訂婚──許多生命中重要的時刻,都選在這間餐館完成儀式。那是一個還在黑膠與留聲機相伴的年代,而波麗路,就是優雅與浪漫的代名詞。

更為人津津樂道的,是一段與「台塑牛小排」有關的故事。據傳,當年王永慶先生與三娘李寶珠是波麗路的常客,尤其鍾情於店內的牛排料理。廚藝高超的王家家廚,深受啟發,便將類似的料理手法帶回王宅,改良後成為今日耳熟能詳的「台塑牛小排」雛形。也因此,波麗路的牛排,不僅僅是一道料理,更可說是一場影響了台灣牛肉餐桌風貌的源起。

如今,第三代掌門人廖英鈞先生接棒傳承,在經典與創新之間找到了平衡的節奏,推出一款話題十足、極致浮誇的「超厚牛排三明治」,再次讓這家老派餐館,重回潮流舞台的中心。

不同於亞洲其他城市偏好使用牛肋條,波麗路堅持選用牛排最精華的部位——菲力。這是牛隻中僅佔1%的部位,肉質細緻柔嫩,價格也最為昂貴。從用料的選擇,已經看出這間老店的底氣:百年來走在時代尖端,如今依舊不落人後。

這款「超厚牛排三明治」厚達近5公分,將原肉菲力改刀成薄片堆疊,保留厚度的視覺衝擊,又兼顧咬合的滑嫩口感。切開後的斷面粉嫩多汁,肉香四溢,搭配波麗路傳承自創店以來的祕密武器——芒果牛排醬——鹹中帶甜,恰如其分地襯托出牛肉的本味。每片肉在煎製時都掌控在五分熟的絕佳火候,確保咬下時依然保有汁水那一瞬間,彷彿時間靜止,舌尖也回到了日治時期初見西餐的驚豔。

第三代經營者廖英鈞沒有大刀闊斧地改變,而是從環境、服務、餐具、音樂氛圍到菜色細節,一步步優化、精緻,維持創始精神,也開拓新的口味風景。從老台北人心中熟悉的「法國鴨子飯」、「西點蛋糕」、「進口音響下的午後爵士」……到如今這款厚切牛排三明治,波麗路的魅力始終如一——它從不只是吃飯的地方,而是一場跨越時間的體驗。

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(創始本店)

TASTE
Written by TASTE

No comments yet.

No one have left a comment for this post yet!

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