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 top menu
一瓶出自台灣土地的「豆油伯」醬油

一瓶出自台灣土地的「豆油伯」醬油

延伸出屏東竹田小鎮的慢活地圖

開門七件事——柴米油鹽醬醋茶,構成了生活的日常。然而一瓶好醬油,不只是用來調味,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。而一瓶從豆子原料選擇台灣小農契作、全程在地釀造的「豆油伯」醬油,化為許多不同風貌、風味,到延展成屏東竹田車站周邊的一種慢活度,更是難能可貴。

屏東竹田車站建於日治時期,木造站房從1940 年保存至今,是南臺灣少數仍保有日式木造站房的車站。以竹田車站為核心,連結原有的碾米廠、倉庫、古井、油庫房、站房、水池、生態池等設施,如今被列為「竹田驛園」文化園區。而知名的「豆油伯」醬油就在此處發跡、壯大。當地的客家美食像是惜緣亭、由「德興碾米廠」的舊廠舍改建而成的「德旅店」,與附近的豐明園咖啡、或是從豆油伯衍伸出的兩人四口義式冰淇淋專賣店,都很值得專程造訪,來趟三天兩夜的小旅行。

「豆油伯」的前身是「原味醬園」,品牌創辦人李安田先生從屏東農業學校食品科(屏東科技大學前身)畢業,進入醬油廠工作,考取「釀造師執照」後有感於當時的醬油市場講究鹹、重、濃,於是在 1972 年回到老家屏東竹田,創立「原味醬園」。數十年過去,第二代接班,長子李誠忠負責生產,嚴謹的態度讓傳統釀造變得更穩定、更乾淨。如今豆油伯在竹田共有六座工廠,規模不算龐大,卻井然有序。釀造室明亮整潔,空氣中只留淡淡豆香。人稱Lulu的長女李明芳負責品牌與行銷,讓「豆油伯」的品牌代表台灣走出世界,獲得無數國際大獎肯定。

為了讓「豆油伯」醬油不只是好吃,還能「對土地更好」!於是與台灣各地小農合作,採用100% 台灣契作非基改黃豆、黑豆與小麥,減少運輸碳排,讓品牌成為碳足跡幾乎為零的在地典範。儲豆倉更配備溫濕度控制,確保每一顆豆子都能在理想狀態下儲存,避免黃麴毒素的產生之外,更能將原料保鮮。同時為了促進地方發展,也嘗試將屏東盛產的厚皮檸檬收來釀造「檸夏醬油」。另一項代表作是「茶姬」。那是疫情期間因契作茶豆滯銷的偶然,用茶豆取代黃豆釀造,沒想到茶豆獨特的柔甜香氣與熟成豆香融合得恰到好處。2023年,「茶姬」在英國Great Taste Awards 中脫穎而出,獲得金叉獎,成為唯一獲獎的亞洲品牌。

如今的豆油伯,不只是釀造廠,更是竹田風味的靈魂。品牌投資地方產業,打造地方創生的新樣貌。位於竹田車站附近的義式冰淇淋店「兩人四口」,便是這份理念的延伸——店名靈感取自「竹田」二字的字形結構:一個「竹」字由二人組成,一個「田」字由四口構成,象徵品牌對土地的情感與對文字的玩味。

「兩人四口」光是機器設備就斥資上千萬。冰櫃裡的主角之一,是用豆油伯醬油製成的冰淇淋,淡淡的回甘香氣,出乎意料地好吃。而芝麻也來自西港盛產的黑芝麻,讓在地食材化為難以忘懷的風味。

店內還推出三款以毛豆為主角的鹹口冰淇淋——椒麻、芥末與煙燻,每一口都帶著豆香的清爽與深度,並提供冷凍宅配服務,讓竹田的風味走進更多家庭。同時還有與烘焙職人、麵包冠軍王鵬傑合作推出「黑豆豉生吐司」,將黑豆豉融入柔軟麵體,鹹香氣息在咀嚼間慢慢散開,甜鹹平衡、香氣悠長。

竹田慢活 住在哪?德旅店是很棒的選擇。

德旅店的建築前身,是當地老字號「德興碾米廠」的舊廠舍。建於 1969 年,原為糧食局與碾米廠的辦公與宿舍,用以見證竹田農業黃金年代的繁盛。門口那塊寫著「Since 1969的鐵製門牌,並非旅店創立年份,而是這棟老屋誕生的時間標記。還有一個神秘的保險櫃,在改建時被找到,至今仍無法在不破壞櫃體的狀況下打開,屋主就將這神秘保險櫃放置在上樓顯眼處,像是鎖住了一段約莫一甲子的寶藏與光陰。

舊磚牆與水泥結構被細心清理,窗框依然維持原本的比例與鐵件肌理。透過玻璃屋頂與金屬格柵的引光設計,陽光在屋內形成斑駁的節奏,讓老建築有了新的呼吸。內部空間則以極簡與柔色木質調為主,房間配置多樣:有適合雙人的明亮套房,也有上下舖的多人房,兼具旅宿與聚落社交空間的氣息。可以包棟,也可以單人或家庭入住。

竹田慢活 去哪吃?惜緣亭.米販部的客家湯圓絕對不能錯過。

其實,客家湯圓也有南北之別。北部地區習慣吃無內餡的小湯圓,搭配茼蒿、肉絲、香菇、蝦米熬的湯頭,再淋上油蔥酥。南部湯圓裡常包入豐富、炒香過的肉餡,惜緣亭.米販部就是南部客家鹹湯圓的代表。

惜緣亭不只鹹湯圓值得讚賞。店裡的封肉、炒飯與豬腳都極具水準。封肉肥而不膩,皮軟帶彈,肉質入味;炒飯米粒分明,搭配蔬菜與香氣食材,既是配菜也能單吃;豬腳則滷得透之外還保有彈性,皮與肉之間有淡淡膠質香滑。其中,融入客家小炒元素的「蘭米客炒飯」,還獲得番紅花老師選入第三屆的udn /500碗推薦名單中。番紅花老師表示:「曾經拿下台灣炒飯王大賽和客家小炒大賽好名次的手藝,在竹田小地方用心傳承媽媽的小吃館,炒飯的鑊氣十足,米飯粒粒分明,鹹、香、辣、配料大器,值得炒飯控專程前往」。

竹田慢活 去哪尋寶? 豐明園咖啡讓你進入時光隧道。

豐明園咖啡不只是一家喝咖啡的地方,更像是一座老物博物館,每件擺設背後都藏著故事。光是被爬牆虎包覆的圍牆與大門,就夠吸引人。這裡曾經是屏東縣第一屆縣議員曾勤華故居,如今老屋化為咖啡空間,屋內收藏著半世紀前的各式老物——電風扇、打字機、收音機、琺瑯廣告牌與懷舊桌椅,每一件都帶著時間的痕跡。在這裏,喝咖啡變成一種聆聽——聽時間的聲音,聽土地的故事。那是一種竹田特有的慢與柔:不張揚,不造作,只用光、植物與老物,讓人重新想起「安靜生活」是什麼樣子。

TASTE
Written by TASTE

No comments yet.

No one have left a comment for this post yet!

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