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樺牛主廚隱藏版套餐
昨天是感恩節(Thanksgiving),每年 11 月的第四個星期四,我帶著感恩的心,來到台北圓山大飯店的圓山牛排館。這處空間看似新穎,但它背後其實承載著台灣西式餐飲的重要一章——前身「明哲廳」於 1973 年開幕,是全台第一家位在五星級飯店內的牛排館,當年更是政商名流與國際貴賓最常造訪的宴飲場所,象徵台灣早期高級餐飲的起點之一。直到 1995 年飯店遭逢大火,明哲廳隨之停業,這段歷史才暫時畫下休止符。多年整修後,圓山在 2016 年把它重新帶回眾人面前,以「圓山牛排館 Grand Steak」之名開幕。保留昔日的格調,也延續「高級牛排館」在台灣的文化意義。

圓山牛排館 Grand Steak 主廚廖健皓 2009 年進入圓山,是道地的「圓山人」。去年,他赴新加坡代表台灣在國際餐飲挑戰賽中奪下金牌,實力可見一斑。這次的主廚特製隱藏版菜單,雖然以「日本宮崎黑樺牛」為主角,但是從麵包、前菜、主餐到甜點,都令人驚艷。


最先上桌的南瓜麵包與核桃果乾麵包質地鬆香,加上特製的爆米香奶油抹醬,口感層次豐富多元。第一道前菜,主廚用宜蘭胭脂蝦與蘋果切丁,裝進小塔皮,地下襯入檸檬優格。一口咬下,先是天然酸香輕輕劃過味蕾,下一秒胭脂蝦的甜度被完整托起,將食材原本的鮮甜表露無遺。


接著是以帝王蟹與北海道生食級干貝為主角的華麗前菜。帝王蟹上覆著細緻的香檳凍,頂上還放了一點俄羅斯魚子醬,那種「高雅的鹹」讓整個組合亮了起來。生食級干貝也是煎到表面微焦,內裏保有生干貝的軟嫩細緻,這盤中裝的是來自海中的極致奢華。



湯品更是視覺與味覺的交織,新鮮的紅條石斑、澎湖角瓜絲、櫻桃蘿蔔,單看配色就足以讓人心情愉悅。桌邊注入滾燙的海鮮清湯,既有西式高湯的乾淨,又符合台灣人「湯要夠熱」的習慣——這種國際化與在地口味的微妙平衡,恰是主廚擅長的表達。

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緊接而來的「生蠔」,靈感來自夜市蚵仔煎,但廖健皓把它升級成 fine dining 的語言。生蠔煎到表面微焦,下面襯著法式滑蛋,上頭那些亮晶晶的「小顆粒」並不是鮭魚卵,而是他把蚵仔煎的甜辣醬做成的分子晶凍。
更驚人的是外層「殼」——看似生蠔殼,其實是用麵粉加竹炭粉壓模製作,再炸、再烤,把油膩感去除,口感像輕薄版的酥脆甜筒。整顆生蠔「連殼一口咬下」,腦中立刻浮現熟悉的蚵仔煎風味,但香氣更乾淨、層次更清晰。這道菜真正做到「記憶的再創作」,堪稱是主廚廖健皓的代表作,但主廚表示這菜非常費工、尤其是殼得純手工,必須留在隱藏版菜單內,只有熟客或VVVVIP,才能一窺堂奧。

雙主餐包含了龍蝦的原味深度,以及黑樺牛的溫柔力量。經過火烤後的波士頓活龍蝦鮮甜多汁,單吃已鮮得不得了,加上海膽醬後又多一段深度,像是把海味往更深的地方推了一步。
最後,是今晚最核心的主角——日本宮崎 A5 黑樺牛紐約客。黑樺牛以其細緻如白樺紋的大理石油花而得名,由日本杉本本店在九州以「一條龍」管理方式飼育。肉質極嫩,香氣濃郁,入口帶著溫柔而乾淨的甘甜,不是一般A5 那種厚重油膩,而是柔滑細緻的層次。

主廚選擇先低溫烹調、後炭火直烤,外層微酥,內裡恰到好處地軟嫩帶汁,沒有一絲血水,和牛香氣溫柔從肉汁中溢出。在咀嚼時會感覺到肉質在舌尖緩緩「打開」,越嚼越香。






甜點同樣不走浮誇,而是把創意藏在細節裡。融合草莓庫利、香草與法芙娜莓果香緹,再以杏仁沙布烈餅乾為底,堆疊成一棵可愛的「聖誕樹」,酸甜明亮,精緻又帶點節慶的愉悅。圓山牛排館其實設有小沙拉吧,而且種類涵蓋生菜沙拉、活蝦、乳酪、火腿及各種甜點。但坦白說,這份隱藏版菜單已經豐盛到足以忽略餐檯的一切,這是一份值得在感恩節與自己和世界道謝的餐。謝謝圓山的好朋友、謝謝主廚。



No comments yet.
No one have left a comment for this post yet!
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.